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简称兔瘟2型)疫病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RHDV2)病毒引起的家兔和野兔的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疫病。该病家兔高度易感,幼兔更甚(最小15到20日龄),有替代经典兔瘟毒株趋势,用兔瘟疫苗免疫效果差。
4月下旬,我省两养兔场发生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疫病,系国内首次发生。
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兔和带毒兔。
传播途径:主要经鼻、结膜、口腔等途径感染。人、昆虫、鼠、其他畜禽等也可机械性传播病毒。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反应迟钝、神经和呼吸道症状、嗜睡、拉稀、粪便颜色呈黄色,最急性病例出现症状后1-2h死亡。
剖检症状:可见全身实质器官出血、淤血、肿大,肝脏、脾脏边缘梗死等。
防控措施:
1.加强家兔养殖场(户)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排查,重点排查兔源来自欧洲、非洲等国外流行地的品种引进情况。
2.组织家兔养殖场(户)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对养殖场区、生活区及周边环境彻底消毒。
3.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业主生物安全意识,严格限制养殖及从业人员无序流动,特别是诊疗人员进出养殖区,参考规模生猪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本场的生物安全制度。
4.一旦家兔出现兔瘟2型疫病临床症状,要立即隔离发病兔场,限制移动,同时采集病兔内脏组织及同场未发病兔鼻腔拭子送检,对符合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且病原学经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的,认定为确诊疫情,立即开展疫情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注意事项:各地应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